专注小学作文,初高中作文,高考高分作文等全网作文资源免费分享平台

小学生赞美祖国的诗歌-900字作文

发布:李琬2022-10-06 11:21:09分类: 单元作文

阅读提醒:本文共有16926个文字,大小约为75KB,预计阅读时间43分钟
本文关键词: 小学生 诗歌 祖国
本文主要讲解的内容是: 毛泽东诗词篇 目录 1 七绝·咏蛙 2 七绝·呈父亲 3 卜算子·咏梅 4 菩萨蛮·黄鹤楼 5 西江月·井冈山 6 采桑子·重阳 7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8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9 菩萨蛮·大柏地......的相关信息,具体详情请阅读下文。

小学生赞美祖国的诗歌-900字作文

  毛泽东诗词篇

  目录

  1 七绝·咏蛙

  2 七绝·呈父亲

  3 卜算子·咏梅

  4 菩萨蛮·黄鹤楼

  5 西江月·井冈山

  6 采桑子·重阳

  7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8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9 菩萨蛮·大柏地

  10 清平乐·会昌

  11 十六字令三首

  12 忆秦娥·娄山关

  13 七律·长征

  14 沁园春·长沙

  15 清平乐·六盘山

  16 沁园春·雪

  17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8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19 浪淘沙·北戴河

  20 水调歌头·游泳

  21 蝶恋花·答李淑一

  22 七律·登庐山

  23 七律·到韶山

  24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编辑:济南市历城区大辛庄小学 郭秀红)

  1 七绝·咏蛙

  一九一0年

  独坐①池塘如虎踞②,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创作背景】

  东山小学环境优美。它坐落在离城二三里的东岸坪,背依巍峨苍翠的东台山,面向碧波荡漾的连水河,左右是平展宽阔的稻田。学校围墙内,河水环绕,树木青葱。当春天来了以后,蛙声四起,激发了毛泽东那颗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童心。联系人民的痛苦,民族的危急,祖国的前途以及自己立志救国救民的革命报负。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蛙声》这首七言绝句。校长李元匍(pú)阅后,大加赞赏,高兴地说:“我们学堂里来了一名建国才!”

  【注释】

  ①独坐:独自坐下。

  ②踞(jù):蹲或坐。

  【释义】

  全诗以拟人化手法,写青蛙如老虎般独霸池塘,它懒洋洋地在绿杨树下养足精神。尤其在春天,只要它不先开口鸣唱,任何一个小虫都不敢出声。

  因青蛙吃小虫,而青蛙对于小虫来说已相当巨大凶猛了,相当于老虎对于兔子,兔子自然十分渺小了。

  这首诗气魄很大,作者托物言志,以蛙自比,虽是小人物,也有龙虎之姿,也有不凡气概。

  2 七绝·呈父亲

  一九一0年秋

  孩儿立志出乡关②,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③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④。

  【创作背景】

  毛泽东写这首诗时正值17岁(1910年秋),根据《毛泽东传 》记载,当时毛泽东准备离开闭塞的韶山去长沙求学,去广阔的天地锻炼,而且立下誓言,不成功绝不还乡。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他的激动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小小年纪就写得如此大气磅礴,可见未来注定不凡。

  【注释】

  ①这首诗见于《湖南师范学报》1984年第一期一篇论文中;又见于1984年9月29日《周末》载向真《毛泽东改诗赠父亲》一文。后录入高菊村等著《青年毛泽东》、裴建编著《湘魂--毛泽东家世》等书。这首诗是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家乡前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活动家西乡窿盛青年时代的诗略加修改而成。将原诗“男儿”改成“孩儿”,“死不还”修改为“誓不还”表达了毛泽东远大抱负和志向,也表达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②乡关:故乡。

  ③桑梓:家乡,故乡。《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桑和梓是古代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诗中说,见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后因用作故乡的代称。

  ④人生无处不青山:苏轼《御史狱中遗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陆游《醉中出西门偶书》:“青山是处可埋骨”。

  【释义】

  我离开家乡求学,务必成名,否则,誓言不还。人生一世,无须固守家乡,人之一生贵在奋斗,应先天下人之忧而忧,不必考虑一定要老死故里。言外之意,山外有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踏遍青山人未老的人生理想。

  从这首诗我们看到毛泽东少年时代起就胸怀远大抱负及无限的革命理想。

  3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③,犹④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⑤时,她在丛中笑⑥。

  【创作背景】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做准备。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于是他再续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此词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会实现的信心。

  【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两仄韵。

  ②陆游咏梅词:指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陆游创作有一百多首咏梅词,《卜算子·咏梅》是其最有名的一首。

  ③百丈冰:形容极度寒冷。

  ④犹:还,依然,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⑤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⑥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释义】

  风风雨雨把春送走,满天飞雪又来把春迎到,在那悬崖峭壁冻结了百丈冰柱的严寒下仍然绽放着俊俏、艳丽的梅花,傲迎风雪。

  梅花虽然俏丽艳放,却不同谁争夺春日的光辉,只是把春的信息向群芳预报。等到满山遍野都开满了色彩绚丽的鲜花,梅花在花丛中微笑。

  4 菩萨蛮·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②流中国③,沉沉一线④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⑤。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⑥,心潮⑦逐浪高!

  【创作背景】

  1927年4月11日,国民党军队缴了上海工人纠察队的枪,次日,又向罢工示威的工人开枪。5月21日,在长沙,何键、许克详开始捕杀共产党员,中共湖南省委退让,取消了10万农军进攻长沙的计划。毛泽东当时在武汉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4月27日的中共五大上,毛泽东提出的“迅速加强土地斗争”的建议未能得到讨论。毛泽东准备应付突然事变,把妻子和三个孩子送回了湖南。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清党”,国共两党彻底分裂。在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曾途经武汉,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登上黄鹤楼一吐心曲。

  【注释】

  ①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黄鹤楼在历史上曾几经毁坏修复,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一九八五年六月在重新扩建后开放。《南齐书·州郡志》说有个叫子安的仙人,曾骑黄鹄(即鹤,古“鹄”、“鹤”二字通)经过黄鹄矶。《太平寰宇记》说骑鹤仙人叫费文袆(huī灰),一作费祎(yī衣),每乘黄鹤到此楼休息,楼因此得名。许多文人曾题诗抒怀,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尤为历代传诵。作者借这个题目,抒发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②九派:派,水的支流。相传在长江中游一带有九条支流同长江汇合,所以称“九派”。

  ③中国:指中国的中部地区。

  ④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一九五七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两条铁路已接通,改名京广铁路。

  ⑤龟蛇锁大江: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⑥把酒酹(lèi泪)滔滔:酹是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文中是面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⑦心潮: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释义】

  波涛滚滚的长江自西向东一泻千里,从我国中部流过,粤汉铁路、京汉铁路连接南北。向远处眺望,烟雨迷茫,龟山与蛇山隔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知道昔日的黄鹤飞去了哪里吗?如今这儿只有些游客过往,端着酒杯洒向滔滔江水,心潮激荡,追逐长江巨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书法欣赏】

  5 西江月·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③,山头鼓角④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⑤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⑥,更加众志成城⑦。

  黄洋界⑧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⑨。

  【创作背景】

  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jiǎo)”。为打破敌人“会剿”,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毛泽东率31团在永新附近将敌围困在永新县城30里内达25天之久,而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8、29团向敌占区茶陵、酃(líng)县进攻,迫使来犯之敌慌忙回援茶陵,因而击破了敌人的首次“会剿”。但正当此时,28、29团向湘南冒进,结果在郴州先胜后败,红29团几乎全军覆没,剩余部队同28团一起向桂东转移。毛泽东得知消息后,亲自率31团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这时留守井冈山的仅剩31团的一营,敌人正是乘此机会纠集4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

  黄洋界,距当年红军总部机关的茨坪约25华里,是宁冈、永新、酃县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通道。当年红军在井冈山设有五大哨口,分别控制了井冈山的五条道路,其中黄洋界哨口最关键。敌我力量虽如此悬殊,但井冈军民凭险抵抗,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该词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根据可知的参考资料来看,时间大约是9月5日前后在遂川大汾,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向毛汇报后,毛泽东有了感触,才能欣然命笔写出《西江月·井冈山》。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②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③旌旗(jīng qí)在望: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和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这里用“旌旗”是为了增加诗的鲜明的形象感。作者说,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④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此处借指军号。

  ⑤岿(kuī)然: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⑥森严壁垒:森严,严整。壁垒,古代军营中的围墙,也就是防御工事。指阵容严整,不可侵犯。

  ⑦众志成城:《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意思是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

  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⑧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⑨宵遁(dùn):指敌人乘夜逃跑。

  【释义】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书法欣赏】

  6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③,岁岁④重阳⑤。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⑥。

  一年一度秋风劲⑦,不似⑧春光。

  胜似春光⑨,寥廓江天万里霜⑩。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9年的重阳节(10月11日)。此时距离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也有两年了。而这一阶段毛泽东过得并不舒心: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落选,丢掉了前委书记的职务,前委书记的职务由陈毅同志代替,他的游击战术被冠以“流寇主义”,被指会像黄巢和李自成一样难成大器,而他在会上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必须加强,又被冠以有“形成家长制度的倾向”,遭到部下的反对;身染疟疾,缺乏科学的医治,并且在永定县苏家坡养病期间差一点儿被捕;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他被担架抬到上杭县城继续养病,却没有恢复前委书记的职务。当时,毛泽东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上养病,重阳佳节来到,院子里的黄花如散金般盛开。重阳,一个秋高气爽、登高壮观天地间的日子,一个把酒临风、月下赏菊、遍插茱萸怀念先人的节日,毛泽东的梦想和现实再一次发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词。

  【注释】

  ①采桑子:词牌名,唐教坊曲《杨下采桑》截章而成此令,又有《丑奴儿》《罗敷媚》等称,双调,四十四字,此词守谱押用一部平韵。

  ②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易》以阳爻为九,九九相叠,故名重阳,又称重九。杜甫《九日五首》之一:“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坐江上台。另外,作者的原稿中原无词题,后加为《重阳》,并调整了原稿的顺序,因而这首词的版本不一,上下阕位置可以互换。此版本为最先发表于1962年5月号的《人民文学》的版本。

  ③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有尽,天道无穷。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反用其意。

  ④岁岁:年年。

  ⑤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⑥战地黄花分外香:也作“但看黄花不用伤”。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黄花:指菊花。依五行之律秋属金,金之色黄,而菊花秋日开放,故曰黄花。《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古人重阳有饮酒赏菊之风俗。张翰《杂诗》:“黄花如散金。”李白《九日龙山歌》:“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初稿作“但看黄花不用伤”,改后更显从容气度。分外:格外。

  ⑦劲:强劲。

  ⑧不似:不类似,不像。

  ⑨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⑩寥廓江天万里霜:指广阔和泛着白霜的天空。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释义】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和天空泛着白霜。

  【书法欣赏】

  7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一九三0年

  六月天兵③征腐恶④,万丈长缨⑤要把鲲鹏⑥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⑦,偏师⑧借重黄公略⑨。

  百万工农齐踊跃⑩,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⑪。

  国际悲歌⑫歌一曲,狂飙⑬为我从天落。

  【创作背景】

  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于1930年7月28日攻进长沙,后又在湖南军阀何键十五个团的优势兵力面前被迫退出。毛泽东赴长沙与彭德怀会合,于9月10日再次进攻长沙。攻城战中红军损失惨重,9月13日毛泽东下令撤围退军。退军时写下了这首《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双调,分上下两阕,上下阕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②汀州:古时州名,州治在今闽西长汀县。

  ③天兵:指红军。

  ④征腐恶:指征讨腐朽凶恶的国民党军阀。

  ⑤长缨(yīng):长绳索。汉武帝时终军出使南越(古国名,今广东、广西一带),请授长缨,说要把那里的国王缚住带回来(见《汉书·终军传》)。

  ⑥鲲鹏(kūn péng):《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一种极大的鱼和由它变成的极大的鸟,所以既可分指两物(通常“鲲”不单用),也可合指一物。通常是褒义词,这里作贬义用,等于说巨大的恶魔。

  ⑦赣(gàn)水那边红一角:指赣西南的赣江流域黄公略率领的红六军(1930年7月改称红三军)所建立的根据地。

  ⑧偏师:配合主力作战的部队。

  ⑨黄公略:(1898――1931)湖南湘乡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红三军军长。1931年9月,在江西省吉安的东固地区行军中遭敌机扫射牺牲。当时他留守闽西根据地。

  ⑩踊跃:奋起刺击。汉代刘熙《释名》卷四《释言语》:“勇,踊也,遇敌踊跃,欲击之也。”

  ⑪湘和鄂(è):湘指湖南,鄂指湖北。

  ⑫国际悲歌:指国际歌。

  ⑬狂飙(biāo):疾风。这里形容正在兴起的革命风暴。

  【释义】

  六月时候,红军征伐腐败的恶势力,人民要用长长的红缨把鲲鹏捆缚。赣水那边根据地红旗高展,这都是依靠黄公略的努力。

  所有的工农们要踊跃与敌人争斗,让革命席卷江西,捣破敌人占领的湖南湖北。一曲悲伤的国际歌,好比是正在进行的革命风暴一般。

  8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秋

  白云山②头云欲立③,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④。

  枪林逼⑤,飞将军⑥自重霄⑦入。

  七百里驱⑧十五日,赣水⑨苍茫闽山碧⑩,

  横扫⑪千军⑫如卷席⑬。

  有人⑭泣⑮,为营步步⑯嗟何及⑰!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1931年夏。1931年4月,蒋介石不甘心于第一次“围剿”的失败,纠集二十万大军,对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东西八百里,布成一条弧形阵线,改变第一次大“围剿”中破产的“分进合击,长驱直入”战术,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紧缩包围”的战术,向苏区步步进逼。毛泽东为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行动作了精心的设计和部署,亲自指挥中央红军,选择进占富田之敌王金钰、公秉藩为首战对象,“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先将红军主力集结隐蔽于吉安县东固一带,迫敌而居,等待战机,秘密埋伏二十五天。5月15日,王金钰部脱离其富田阵地,分三路向东固进犯,16日进入红军伏击圈,红军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痛歼敌军,并乘胜进击,直指富田,经一天战斗,歼敌一整师。继而迅即转入战略进攻,由富田而东,奋力横扫,“十五天中(1931年5月16日至30日),走七百里,打五个仗,缴枪二万余,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此次反“围剿”胜利之后,毛泽东便创作了这一人民战争思想胜利的颂歌。

  【注释】

  ①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韵。

  ②白云山:位于江西省东固和富田之间的一座大山,第二次反围剿时的主战场,山上树木很多,常有白云笼罩。

  ③云欲立:云层滚动,好像要凌空直立起来一样。

  ④枯木朽(xiǔ)株齐努力:干枯的树木,老朽的树桩龃振作起来,好像也在为保卫红色根据地而努力助战。枯木朽株,邹阳《自狱中上梁王自明书》:“有人行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司马相如《上书谏猎》:“枯木朽株,尽为害矣。”

  ⑤逼:逼近。

  ⑥飞将军:汉武帝时,将领李广很会带兵打仗,行军神速,常常山敌不意,被匈奴称作“飞将军”。这里指英勇善战的红军。《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⑦重霄(xiāo ):天空,古人谓天有九重。当时红军隐蔽集结在山上,敌人由富田向东固地区进犯,红军突然从山上打到山下,好像飞将军从天而降。

  ⑧驱:驱逐,追击。这里指长驱直入。

  ⑨赣(gàn)水:赣江的旧称。赣江是中国江西省最大河流,长江下游重要支流之一。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

  ⑩闽(mǐn)山碧:福建和江西交界处武夷山的一段为闽山。碧,青翠湛绿。

  ⑪横扫:南北为“纵”,东西为“横”,从东向西或从西向东进行扫荡叫“横扫”。

  ⑫千军:指大量的敌人。

  ⑬如卷席:像卷席子一样,极言收拾得干净利索。

  ⑭有人:指国民党反动派。

  ⑮泣:有泪无声地哭。

  ⑯为营步步:即“步步为营”,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大“围剿”时,每前进一段就修筑堡垒。营,军垒。

  ⑰嗟(jiē)何及:叹息又有什么用。嗟,叹息。何及,来不及,怎么也没办法达到目的。

  【释义】

  白云山顶的云层像人一样要愤怒地站立起来,山下的敌人狂呼乱喊,鼓噪而上,根据地的军民同仇敌忾( kài),就连自然界的草木也齐心协力为红军助战。英勇善战的红军,如天将神兵破空而下,无数的刀枪刺向敌人。

  在十五天里,红军长驱直入,从苍茫的赣江到青翠的闽山,驰骋七百里,把来犯的敌人像卷席子似地一扫而光。有人泣不成声,“步步为营”的战术破产了,叹气又有什么用!

  9 菩萨蛮·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②,谁持彩练③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④,关山⑤阵阵苍⑥。

  当年鏖战急⑦,弹洞⑧前村壁。

  装点⑨此关山,今朝⑩更好看。

  【创作背景】

  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这一年的早春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由于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后红军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ào)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改去地方上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1933年夏天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触景生情,回忆往事,欣然命笔,写下了此诗。

  【注释】

  ①大柏地:乡名(大柏地乡),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北部,距市区30公里,素有“瑞金北大门”之称,319国道横贯南北,与宁都县、石城县相邻,是毛泽东等革命家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②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③彩练:彩色绢带,喻虹。

  ④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⑤关山:泛指附近群山。

  ⑥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苍:青黑色。

  ⑦鏖( áo)战:苦战。急:激烈。

  ⑧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⑨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⑩今朝:如今。

  【释义】

  天上挂着一条七色的彩虹,像是有人拿着彩色的丝绸在翩翩起舞。阵雨之后又升起了希望的太阳,苍翠的群山又时隐时现。

  当年这里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子弹穿透了前面村子的墙壁。那前村墙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把这里的景色打扮得更加美丽。

  【书法欣赏】

  10 清平乐·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②。

  踏遍青山人未老③,风景这边④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⑤,颠连⑥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⑦,更加郁郁葱葱。

  【诗词背景】

  1928年,内战爆发,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对我军进行“围剿”,从1931年起,王明继李立三之后的“左”倾社会主义路线,给党及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取得了1931年至1933年春的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夏蒋介石亲自策划了第五次“围剿”。当时,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反对并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他们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教条地提倡进行所谓“正规”战争,以“阵地战、消耗战”来对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采取了“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进攻路线。而此时毛泽东在距离北部前线很远的南县视察工作,兼养病住在会昌文武坝,未能参与反“围剿”的主要战役指挥。结果反“围剿”节节失利,愈打愈困难,在此情形下,1934年10月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毛泽东在会昌登山后所作。这一时期毛泽东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但他并不气馁,调整心态,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他自己说的没有发言权的1931年到1934年的那些日子里,他埋头于做调查研究、读书、向中央提建议,而不是“赋闲”。“踏遍青山人未老”就是他的这种精神的艺术写照。作者自己曾说:“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会昌》词的基调是昂扬的,语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泽东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但是字里行间也隐约表露了词人的忧虑和愤懑。

  【注释】

  ①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1929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率领红军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这首词是1934年夏天作者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所作。

  ②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③踏遍青山人未老:诗人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④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

  ⑤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诗人在60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⑥颠(diān)连:起伏不断。东溟(míng):指东海。

  ⑦南粤(yuè):古代地名,也叫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广东。

  【释义】

  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当年华,这儿的风景最好。会昌县城外面的山峰,一气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眺望指点广东,那边更为青葱。

  【书法欣赏】

  11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一九三五年

  山,

  快马加鞭①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②。

  山,

  倒海翻江③卷巨澜。

  奔腾④急,

  万马战犹酣⑤。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⑥。

  天欲堕⑦,

  赖以拄其间⑧。

  【创作背景】

  这三首小令作于1934年到1935年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从闽西的长汀、宁化和赣南的瑞金、雩(yú)都地区出发,开始了远离中央根据地井冈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遭遇到数不尽的艰难困苦,除先后以鲜血和生命突破蒋介石设置的四道严密封锁线外,还越过了千山万水,不仅以举世罕见的牺牲精神,战胜了强敌,而且以同样罕见的吃苦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和天险。

  蒋介石曾屡次妄图凭借水的天险阻挡和消灭红军,例如湘江、金沙江、大渡河等;而相对来说,红军则对山更有感情,尤其是毛泽东,对山的感情更深。可以说,毛泽东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割据道路,始终是以山岭为依托的,在战略退却时,则更是以山岭为掩护。山岭是毛泽东和红军的好朋友,毛泽东和红军喜欢山,而蒋介石则在特定历史时期里,相当畏惧红军喜欢的山。

  在实行战略大转移的长征途中,红军不仅大多数时候都在高山峻岭中行军,而且也常在万山丛中冲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既历尽艰辛,又充满胜利的喜悦。毛泽东这三首小令,就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在翻山越岭的长征行军途中写下的。

  【注释】

  ①快马加鞭:徐姬《杀狗记》: “何不快马加鞭,径赶至苍山,求取伯伯!”

  ②离天三尺三,作者原注:“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又注:“这是湖南常德的民谣:”(按:这一注解可能是作者回答英译者时的误忆。常德地势较平坦,无此民谣。此当为贵州民谣。)骷髅山,未详。八宝山,在贵州雷山县。《贵州通志》:“八宝山与太平山相连如屏,三面绝壁,无路可登。唯南面稍平,乌道羊肠,人迹罕至。”红军长征时并未攀越八宝山,这里仅借民谣形容山之高。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贺铸《渔家傲.荆溪咏》:“南岳去天才尺五。”

  ③倒海翻江:形容声势、力量的巨大。陆游《夜宿阳山矶》:“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这是形容水势之浩大。也作“翻江倒海”和“翻江搅海”。马致远《荐福碑》: “他那里撼岭巴江,搅海翻江,树倒摧崖。这孽畜,更做你这般,神通广大,也不合佛顶上大惊小怪。”卷:翻卷。澜:波浪。《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连山若波涛。”王安石《泊姚江》:“山如碧浪翻江去。”

  ④奔,急行,急跑,犹如奔驰,狂奔,飞奔。腾,本指马奔跃,即骏马在奔驰中向上跳跃。

  ⑤万马战犹酣(hān):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又,《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万马,千军万马之略。战,战斗,激战。犹,正在。酣,本指尽酒量畅饮,痛饮,这里指酣战,即不但久战未歇,而且正处在激烈、起劲的势头上。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英姿飒爽来酣战。”

  ⑥锷(è):剑锋:《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司马彪注:“锷,剑刃;一云剑棱也。”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莲花穿剑锷,秋月掩刀环。”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李商隐《井络》:“井络天彭一掌中,漫夸天险剑为峰。”杨亿《成都》:“青山路险剑为峰。”残,残损、残缺、毁坏;青天,晴朗的天宇,由于晴朗而愈显其高远,因而刺破青天之山,自然也就愈加峻峭。

  ⑦欲,要,将要。堕(duò),落下,掉下来。

  ⑧赖,依赖,依靠。以,用。拄,支撑,《战国策·齐策六》:“大冠若箕,修剑拄颐。”其间,指天地间。

  【释义】

  山,高耸入云端。给快跑的马儿再加几鞭,翻越山巅未下鞍。惊诧高又险,回头瞥(piē)一眼,离天只有三尺三!

  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势奔腾迅猛如奔马,好似万马厮杀正酣战。

  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剑锋没伤残。天像快要塌下来,全靠着山的支撑,天才得以铺展于宇宙间。

  【书法欣赏】

  12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②,长空雁叫霜晨月③。

  霜晨月④,马蹄声碎⑤,喇叭声咽⑥。

  雄关漫道真如铁⑦,而今迈步从头越⑧。

  从头越,苍山如海⑨,残阳如血⑩。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1935年2月,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的《诗刊》上。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表现了主席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注释】

  ①忆秦娥: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此处战役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

  ②西风烈:烈,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③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④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⑤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⑥喇叭声咽(yè):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⑦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徒然说,枉然说。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⑧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从头越,即为头越。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为头,犹云从头,或开始也。”有重头再开始的意思。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却隐约透露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作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⑨苍山如海: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

  ⑩残阳如血: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释义】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书法欣赏】

  13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③,万水千山只等闲④。

  五岭⑤逶迤⑥腾细浪⑦,乌蒙⑧磅礴走泥丸⑨。

  金沙⑩水拍云崖暖⑪,大渡桥⑫横铁索⑬寒⑭。

  更喜岷山⑮千里雪,三军⑯过后尽开颜⑰。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他们跋山涉水,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注释】

  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③难:艰难险阻。

  ④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⑤五岭:大庾(yǔ)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⑥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⑦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⑧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⑨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⑩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⑪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⑫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⑬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⑭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⑮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⑯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⑰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释义】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书法欣赏】

  14 沁园春①·长沙

  一九二五年秋

  独立寒秋②,湘江③北去,橘子洲④头。

  看万山⑤红遍,层林尽染⑥;

  漫江⑦碧透,百舸⑧争流⑨。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⑩,

  万类霜天竞自由⑪。

  怅寥廓⑫,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⑬?

  携来百侣⑭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⑮。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⑯;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⑰。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⑱,

  粪土当年万户侯⑲。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⑳?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

  ①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本词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②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③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④橘(jú)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⑤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⑥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

  ⑦漫江:满江。漫:满,遍。

  ⑧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⑨争流:争着行驶。

  ⑩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⑪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⑫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⑬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⑭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⑮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本指山的高峻,此处意谓不平凡、不寻常。稠:多。

  ⑯恰:适逢,正赶上。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风华:风采,才华。茂:丰满茂盛。

  ⑰书生意气: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意气:意态气概。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有力。方:正。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⑲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食邑万户,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⑳遏(è):阻止。飞舟:如飞之舟,言其迅速。

  【释义】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书法欣赏】

  15 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③南飞雁。

  不到长城④非好汉,屈指⑤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⑥漫卷⑦西风。

  今日长缨⑧在手,何时缚住⑨苍龙⑩?

  【创作背景】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生动地表现了毛泽东及其统率下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注释】

  ①清平乐(yuè):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声韵,下阕换平声韵。也有全押仄声韵的。

  ②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东部,是陇山山脉的主峰,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主峰海拔2928米。六盘山上下约60里,山势险峻,山路曲折险窄,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六盘山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前的最后一座高山。

  ③望断:望着,直到看不见。

  ④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⑤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⑥红旗:1957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1961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报》。

  ⑦漫卷:任意吹卷。

  ⑧长缨(yīng):指捕缚敌人的长绳,出自“终军请缨”的典故,《汉书·终军传》:“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这里指革命武装。

  ⑨在手:在共产党领导下。

  ⑩缚(fù)住:擒住。

  ⑪苍龙:《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苍龙,毛泽东注:此处指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因为当前主要对付的是国民党反动派。

  【释义】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书法欣赏】

  16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②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③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④,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⑤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⑦。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⑧;

  唐宗宋祖⑨,稍逊风骚⑩。

  一代天骄⑪,成吉思汗⑫,

  只识弯弓射大雕⑬。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创作背景】

  词的创作有2种说法:

  第一种: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第二种:1936年2月,毛泽东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一阕《沁园春·雪》抒发出他的旷世豪情,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雄关漫道中彰显气吞雄壮!

  【注释】

  ①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②惟余:只剩下。余:有版本作“馀”。莽莽(mǎng mǎng):即茫茫,白茫茫一片。形容空旷无际。

  ③顿失:立刻失去。顿:顿时,立刻。滔滔:滚滚的波涛。

  ④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驰:有版本作“驱”。蜡象:白色的象。

  ⑤须:待、等到。

  ⑥ “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一作银装。妖娆(ráo):娇艳妩媚。

  ⑦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⑧ “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略输:稍差。文采:本指辞藻、才华。这里引申为文治。

  ⑨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⑩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逊:差。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⑪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⑫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

  ⑬“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识:知道,懂得。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释义】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书法欣赏】

  17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①风雨起苍黄②,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③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④。

  宜将剩勇追穷寇⑤,不可沽名⑥学霸王⑦。

  天若有情天亦老⑧,人间正道是沧桑⑨。

  【创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注释】

  ①钟山:《江南通志》:“钟山在江宁府东北,一曰金陵山,一曰蒋山,一名北山,一名元武山,俗名紫金山。周围六十里,高一百五十丈。诸葛亮对吴大帝云:钟山龙蟠,指此。”此处用作南京的代语。

  ②苍黄:两解:一、同仓皇,慌张,匆忙,急遽失措貌。二、变化翻覆的意思。《墨子·所染篇》:“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此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并引申为天翻地覆。这里苍黄就是仓皇,即突然的意思。

  ③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太平御览·吴录》: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

  ④慨(kǎi)而慷(kāng):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

  ⑤宜将剩勇追穷寇(kòu):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剩勇:形容人民解放军过剩的勇气。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穷寇勿追。”

  ⑥沽(gū)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⑦霸王:指楚霸王项羽。

  ⑧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指自然界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新事物终究会取代旧事物。

  ⑨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神仙传》记载: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释义】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书法欣赏】

  18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

  饮茶粤海①未能忘,索句渝州②叶正黄③。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④太盛防肠断,风物长⑤宜放眼⑥量。

  莫道昆明池⑦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⑧。

  【创作背景】

  1949年3月28日夜晚,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称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分湖隐居。同年4月,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这件事,劝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继续参加建国工作。

  全诗有意淡化了二人间三次交往的政治内容,而强调友人间的文化层面,从而使这首诗带有较浓的人情味,深深体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

  【注释】

  ① 饮茶粤(yuè)海:指柳亚子和毛泽东于1925年至1926年间在广州的交往。粤海:广州。

  ②索句渝(yú)州:指四五年在重庆柳亚子索讨诗作,毛泽东书《沁园春·雪》以赠。渝州:重庆。

  ③叶正黄:秋天。

  ④牢骚:1949年3月28日夜柳亚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也就是诗中的“华章”,称要回家乡分湖隐居。见附诗。

  ⑤长:通“常”。

  ⑥放眼:放宽眼界。

  ⑦昆明池:指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昆明湖取名于汉武帝在长安凿的昆明池。

  ⑧富春江: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鱼。

  【释义】

  我们初次相识,在广州品茗畅谈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怀,在重庆再次会晤,您向我索诗,那时正是秋天草木枯黄的时节。

  我从第一次来北平,历经三十一年的风雨战斗,又回到这旧都,在这落花缤纷的暮春时节有幸读到了您华美的诗篇。

  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牢骚太多了,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

  不要说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水太浅,在这里观赏游鱼要远胜于富春江。

  【书法欣赏】

  19 浪淘沙·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②,白浪滔天③,

  秦皇岛④外打鱼船。

  一片汪⑤洋都不见,知向谁边⑥?

  往事⑦越千年,魏武⑧挥鞭,

  东临碣石⑨有遗篇。

  萧瑟秋风⑩今又是,换了人间⑪。

  【创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已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

  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在此填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北戴河壮阔的场景和渔民出海的情形,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

  【注释】

  ①浪淘沙:词牌名。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

  ②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③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

  ④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

  ⑤汪:指水势大,深且阔。

  ⑥谁边:何处,哪里。

  ⑦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207年(建安12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 ;越:越过;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

  ⑧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当上皇帝追封他为魏武帝。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

  ⑨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现今何处,学术界尚有争议,河北乐亭说、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等。本词应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昌黎碣石山位于河北省昌黎城北1千米,与北戴河毗邻,面积28.8平方千米,形成历史久远,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渊源,地理位置优越,是五岳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仙山、观海胜地、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遗篇:遗留下来的诗篇,指《观沧海》一诗。

  ⑩萧瑟秋风: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⑪人间:社会制度。

  【释义】

  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书法欣赏】

  20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江水②,又食武昌鱼③。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④。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⑥。

  子在川上曰⑤:逝者如斯夫!

  风樯⑦动,龟蛇⑧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⑨,天堑⑩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⑪,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创作背景】

  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注释】

  ①游泳:1956年6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②长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③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化用。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④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开阔。柳永词《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⑤宽馀(yú):字从食从余,余本意为“剩下的”,“食”和“余”联合起来表示“用餐后剩下的食物”。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

  ⑦风樯(qiáng):樯,桅杆。风樯,指帆船。

  ⑧龟蛇:见《菩萨蛮·黄鹤楼》“龟蛇锁大江”注。在词中实指龟山、蛇山。

  ⑨一桥飞架南北: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1958年版《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作者曾将此句改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后经作者同意恢复原句。

  ⑩天堑(qiàn):堑,沟壕。古人把长江视为“天堑”。据《南史·孔范传》记载,隋伐陈,孔范向陈叔宝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⑪巫山云雨: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南。“巫山云雨”,传楚宋玉《高唐赋·序》说,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与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释义】

  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鱼。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哪管得风吹浪涌,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大桥飞跨沟通南北,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神女(神女峰)如果当时还在,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书法欣赏】

  21 蝶恋花·答李淑一

  一九五七年五月

  我失骄杨君失柳③,

  杨柳轻飏④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⑤捧出桂花酒⑥。

  寂寞嫦娥⑦舒广袖⑧,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⑨,

  泪飞顿作倾盆雨⑩。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当时的湖南长沙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词中的“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一八九八——一九三二)烈士,湖南长沙人,作者早年的战友。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一九三零年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工作,曾任红军第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等职。一九三二年九月在在湘鄂西苏区“肃反”中,原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柳直荀被作为“改组派”枪杀于湖北监狱。杀害柳的,是“党中央派来的最高代表,中央分局书记”夏曦。一九五七年二月,李淑一把她写的纪念柳直荀的一首《菩萨蛮》词寄给作者,作者写了这首词答她。

  一九三零年十月中旬的一天,杨开慧不幸被捕。敌人只要她在报上发表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马上获得自由,遭到了杨开慧的严词拒绝。她对前去探监的亲友说:“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同年十一月十四日,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9岁。

  一九五七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三三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毛泽东五月十一日回信,“淑一同志:惠书收到了。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何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样。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下面为这首蝶恋花)”正式发表时,词题改为“赠李淑一”,后又改为“答李淑一”。

  这首词既是怀念杨开慧,又是兼怀贺子珍--贺子珍生于桂花飘香时,小名叫桂花。一个是他的初恋,一个是陪伴他走过10年最艰苦岁月的人生伴侣,是写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的,所以写成了一首绝唱。

  据史料记载,原作本为“我失杨花君失柳”,诗人在草写时,灵感突发,将“杨花”改为了“骄杨”,并特别解释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一个“骄”字,瞬间让悲哀化作了敬仰。

  【注释】

  ①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 苏轼、 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

  ②李淑一:1901年出生于书香门第,上中学时与杨开慧(毛泽东夫人)结为好友,1997年病逝。

  ③杨柳:杨开慧(参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题解)和李的丈夫柳直荀(一九三三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

  ④飏(yáng扬):飘扬。重霄九:九重霄,天的最高处。古代神话认为天有九重。

  ⑤吴刚:神话中月亮里的一个仙人。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桂树,吴刚被罚到那里砍树。桂树随砍随合,所以吴刚永远砍不断。

  ⑥桂花酒:传说是仙人的饮料。

  ⑦嫦娥:神话中月亮上的仙女。据《淮南子·览冥训》,嫦娥(一作姮娥、恒娥)是后羿(yì异)的妻子,因为被迫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到的长生不死药而飞到月上。

  ⑧舒广袖:伸展宽大的袖子。

  ⑨伏虎:指革命胜利。

  ⑩舞、虎、雨:这三个韵脚字跟上文的“柳、九、有、酒、袖”不同韵,作者自注:“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释义】

  我失去了深受自己宠爱的妻子杨开慧你失去了你的丈夫柳直荀, 杨柳二人的英魂轻轻飘向深广的长空。 试问吴刚天上有什么? 吴刚捧出了月宫特有的桂花酒。

  寂寞的嫦娥也喜笑颜开,舒展起宽大的衣袖, 在万里青天为烈士的忠魂翩翩起舞。忽然听到凡间传来的捷报,两位烈士的忠魂激动泪流,天地有感而人间大雨倾盆。

  22 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别梦①依稀咒逝川,故园②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③,黑手④高悬霸主鞭。

  为有⑤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⑥。

  喜看⑦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⑧下夕烟。

  【创作背景】

  韶山,一名韶山冲,在湖南湘潭西北90里,是毛泽东的故乡。

  1959年6月25日至27日,毛泽东巡视全国各地后,在罗瑞卿和周小舟陪同下,从长沙回到阔别32年之久的故乡。6月25日下午5时许到达后,下榻于卢家湾一号楼(现改为韶山宾馆松山一号楼),即与当地干部谈粮食、水利等情况,批阅文件至深夜。翌日黎明即去楠竹坨参拜父母墓地,访问邻里、故居,视察韶山学校,并与师生合影留念。下午,访毛氏宗祠,到滴水洞附近的韶山水库游泳,岸上围了许多群众,毛泽东游泳上岸后,还与农民群众合了影,又沿途视察生产情况。晚上自费设便宴请亲戚、烈属、老地下党员、老农协会员与老赤卫队员50余人叙旧言欢。客人散去,毛泽东回到韶山宾馆松山住房后,诗思如潮,浮想联翩,夜深不眠,一会儿来回踱步,一会儿躺下沉思,一会儿凭窗凝望。据身边工作人员说,毛泽东激动的几乎通宵未眠,后来靠在床栏和被子上,用报纸垫底,上面放一张白纸,用铅笔在上面写了涂,涂了又写,嘴里念念有词,哼来哼去,两个多小时后,停住笔,抑扬顿挫地吟诵着,吟罢,又拿笔写了一行字,于是这首《七律·到韶山》问世了。

  这首七律,记述了作者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

  【注释】

  ①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张泌《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咒(zhòu):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一:“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②故园:故乡,指韶山。

  ③红旗:革命的旗帜,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受奴役的贫苦农民。戟(jǐ):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

  ④黑手:指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右派等黑暗势力的魔掌,喻反动派。高悬:高高举起。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武装。

  ⑤为有:因为有。多:增强激励。敢教:能令、能使。

  ⑥日月换新天:谓半封建半殖民地韵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⑦喜看:高兴地看到。菽(shū):豆类的总称。千重浪:一层层波浪,喻指随风起伏的大片庄稼。

  ⑧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下夕烟: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

  【释义】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书法欣赏】

  23 七律·登庐山

  一九五九年七月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①。

  冷②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③。

  云横九派④浮黄鹤,浪下三吴⑤起白烟。

  陶令⑥不知何处去,桃花源⑦里可耕田?

  【创作背景】

  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毛泽东登上庐山,立足峰巅,极目远眺,江山胜览,尽收眼底。置身雄伟高耸、满目苍翠的庐山,面对开阔辽远、云海弥漫的景致,诗人心中涌动着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豪迈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讴歌奋发的诗篇。

  【注释】

  ①跃上葱茏四百旋:葱茏,草木青翠茂盛,这里指山顶。四百旋: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旋:盘旋。

  ②冷:冷漠。

  ③江天:江和天。

  ④九派:见《菩萨蛮·黄鹤楼》九派注。《十三经注疏》本《尚书·禹贡》“九江”注:“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明李攀龙《怀明卿》:“豫章(今南昌)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毛泽东1959年12月29日在一封信上说:“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

  ⑤浪下三吴:浪下:江水流下。古代指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的某些地区,具体说法不一。这里泛指长江下游。毛泽东在1959年12月29日同一封信上说:“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⑥陶令:陶渊明。曾作彭泽令88天。

  ⑦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一渔人溯着溪流而上,发现尽头处是一片桃林,将一群秦朝避难者的后代,与尘世隔绝;他们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无忧无虑的隐居生活。

  【释义】

  庐山凌空挺拔屹立长江岸边,在一路青翠中我驱车盘旋登临。以冷漠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暖风吹来了雨滴又洒向江面。

  云飘江河之上黄鹤当空高翔,波涛直下江东腾起袅袅烟雾。昔日的陶潜也不知去到哪儿了,桃花源里是否可以躬耕劳动?

  【书法欣赏】

  24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六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③,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④。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⑤。

  可上九天揽月⑥,可下五洋捉鳖⑦,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创作背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

  【注释】

  ①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

  ②重上井冈山:1965年五月下旬,作者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

  ③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④人寰(huán):人世间。

  ⑤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一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这次重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八年,作者却觉得只是弹一下指、挥一下手的短时间。

  ⑥九天揽月:九天,天的极高处。《孙子·形》:“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揽月,摘取月亮。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同揽。

  ⑦捉鳖(biē):喻擒拿敌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释义】

  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冈山。走了千里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

    以上便是小学生赞美祖国的诗歌-900字作文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不同的看法或是补充的地方,或者想知道更多单元作文的相关知识,可以收藏爱丽作文网,我们一起交流互相学习,本站会持续分享生活资讯知识,建议收藏本网站!

版权声明:
1、本文《小学生赞美祖国的诗歌-900字作文》由 爱丽作文网 原创作者:李琬 所发布
2、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ailipao.com/danyuan/151947.html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3、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