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小学作文,初高中作文,高考高分作文等全网作文资源免费分享平台

中秋节的意义-1800字作文

发布:王恋英2022-09-28 13:03:39分类: 单元作文

阅读提醒:本文共有1896个文字,大小约为9KB,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本文关键词: 中秋节 意义
本文主要讲解的内容是: 作者:黄艺明孙博涵 中秋佳节,月色皎洁,正是赏月的好时候。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的节日起源于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对月亮祭祀习俗的遗留和衍生。自古以来......的相关信息,具体详情请阅读下文。

中秋节的意义-1800字作文

作者:黄艺明孙博涵中秋佳节,月色皎洁,正是赏月的好时候。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的节日起源于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对月亮祭祀习俗的遗留和衍生。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有拜月、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的习俗,流传至今已久。中秋节的文化理想是如何绵延至今的?

月祭仪式与礼乐文化

中秋节最早的起源与祭祀月亮的仪式有关。从亚洲的两河流域到南美洲的墨西哥,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拜月的仪式,而在中国古代,也有秋分拜月的传统。

月亮的运动规律与农耕有关,中秋节是农作物的收获季节。原始人通过类比将月亮、农作物的繁衍和地球的母性联系起来,这些相互联系的概念形成了一个类似家庭的系统。虽然在中国古代,官方的祭月仪式仍然意味着祈求丰产,但《礼记》中记载的祭月仪式已经从直观功利的生殖崇拜逐渐转变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一方面,从周朝开始,中国人开始产生一套关于世界秩序的“阴阳”观念。月亮的很多属性在这个系统中都属于“阴”的范畴。《礼记》中有些文献强调了这一点,并说明周朝祭祀的月亮代表的是某种自然的法律和秩序,而不是神力的载体。另一方面,统治者从自然的法律秩序中演绎出社会的法律秩序,官方的祭月仪式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意义,成为礼乐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儒家礼乐思想的萌芽和人文精神的成长,原始的自然崇拜思想逐渐式微。至少在周代,官方的祭月目的发生了变化,从功利性的对神月或月神的崇拜,转变为对万物运行规律和社会秩序的追求。

周人认为自然运行的规律和秩序与世界的规律和秩序是同构的。这样,对自然规律的崇拜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要求就会通过祭月仪式统一起来,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通过秋分拜月的仪式,统治者教育官员和人民履行自己的职责。礼的原理是宇宙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和秩序,日月等自然之星各守其分,不同的人也要各司其职。尊重自然规律就是维护社会秩序。

中秋节赏月与节日习俗形成

除了祭月之外,文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渐形成了赏月活动,这是一种诗意的审美活动。

赏月与月色的美丽和人们对月亮的想象有关。《诗经·陈风》中有一篇名为《月色升》的文章,对应的是月亮的美,而南朝谢庄的《月赋》中有一句话,“月之质升久,月之质落明。”卧于影中,长河闪耀;软雪,圆水镜;“连霜,数周除冰……”这一段描绘了月光的美丽。月色下,世间的一切景色都很美,让人陶醉,让人快乐。

文人中秋赏月的习俗最早见于魏晋。《晋书》卷九十二曰:“谢尚时在牛渚镇,秋夜骑月。率且左右微衣,泛滥河中。”欧阳湛《戏月诗序》说:“戏月,古有富歇,鲍氏,庭前,梁治楼中,皆戏月。”可见,当时文人已有组织赏月活动,这是不同于民间信仰和官方拜月仪式的自由审美活动,是中秋节习俗形成的另一源头。

在宋代,赏月和拜月共同构成了中秋节民俗活动的两个方面。自宋代以来,中秋节放假一天,民间团聚娱乐,还有周朝以来的拜月活动历史,以及文人赏月活动的影响。几个因素聚集在一起,创造了中秋节熟悉的形状,它成为中秋节作为一个民间节日正式形成的首要标志。

中秋节正式形成的第二个标志是,民间信仰在宋代已经融入到中秋节的活动中。苏轼《望海塔夜景》诗说,“谁家楼下烧夜香,玉笙悲凉。清风客唱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指的是民间拜月的行为。在宋代,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爬楼或在中庭烧香到拜月,各有各的时期。男人愿意早点去蛤蟆宫...而女为妆饰,甘愿长得像嫦娥,圆得像明月”。可见,民间信仰对中秋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宋代被公认为民间中秋节正式形成的标志,因为中秋节的“团圆”属性在这一时期首次定型。南宋吴的《梦见》记载,家家“备家宴,儿女团圆”,证明中秋节在宋代有团圆之意。为什么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当然,这与中秋节最亮最圆的月亮有关。可见,中秋节作为一项民俗活动,起源于魏晋时期文人赏月,发展于唐代,再与民间的拜月仪式相结合,最终在宋代得到官方认可后形成。

明清时期,拜月的中秋节比上一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以前相比,这一时期的文献更加详细地记录了拜月在当时中秋节的活动过程。据刘东《帝都风光略》等文献记载,与前代相比,明清拜月形成了一套规定的程序,将祭祀案朝月亮方向摆放,案上放置绘有蟾兔、月宫或月光菩萨的月光纸,焚香祭拜,最后以焚烧月光纸与家人共享祭品而告终。

在此期间,赏月和拜月的情景描写也出现在这部小说中。《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赏月,第七十五回描写拜月的情形。这些记载和描述表明,明清时期,诗意的赏月活动并没有因为拜月活动的兴起而衰落,赏月和拜月是中秋节活动的共同组成部分。明清时期,中秋节赏月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活动,随处可见。

中秋节文化的几种内涵

作为中秋节的核心,团圆、平等、诗意和生命意识成为其重要内涵,而团圆是核心内涵。

中华民族一直有追求和谐完整生活的理想,中秋节的形成正好满足了民众的这一愿望。唐代尹文贵的“云镜无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和宋代高登的“愿团圆三十秋,不分东西南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中国人渴望团圆的深层心理。

历史上,中秋节团聚的愿望为了加强家人和朋友的凝聚力,起到了很好的社会调节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苏轼和苏辙兄弟。在中秋节,两人以诗歌的形式互通书信,看似是在互相讲述自己看到的风景,经历的事情,但实质上是在中秋节这个合家团圆的时刻,用诗歌把兄弟俩的感情串联起来。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月圆送杜郎中》、宋代司马光的《八月十五夜送友人》等诗词,都是中秋佳节与友人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诗词。

中秋节文化的另一个核心内涵是平等观念。宋人的一些记载完全摆脱了古代祭月仪式的贵族性质和一些节日的少数民族特色,使中秋节成为所有人平等欢乐的节日。所谓“风清月明,月满笑语”,体现了中秋节精神的平等。

诗词也是中秋节的内涵。中国传统节日贯穿着中国人的时间意识,体现着自然与生命的节奏,代表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所以一直都不缺少诗情画意,尤其是中秋节。“人有喜怒哀乐,月有阴晴圆缺。这件事是古老而困难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既代表了古人的人生哲学态度,也维系着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愿团圆三十年,不分东西南北”“我望明月,泪流下,为心,五处,皆病一愿”等诗句,通过表达人类共同的情感,具有抚慰心灵的作用。至于“明月几时照,何明河几时合,里外明”。如果你有一颗无忧无虑的心,很难把其中的美好告诉你,那么你就能在人与自然的交融中体会到生命的澄明。很多诗人写的诗如梦,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与中秋的月光结合在一起,让生活充满诗意。因此,在中秋节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放松心情,努力体验诗意栖居的美好。

中秋节的内涵还包含着中国文化的生命意识。与中秋节相关的符号和神话反映了中国人的生命意识。王太后、月桂、蟾蜍和月兔都是生育和长寿的象征。嫦娥奔月,吴刚伐桂,体现了中国人对永生的追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祝人长寿”是中秋节对长寿的美好祝愿。中秋节的其他含义,如团圆、平等、诗意,是人们对世俗生活的美好祝愿,健康长寿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前提。

(作者黄艺明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孙博涵为云南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博士)

来源:解放日报

    以上便是中秋节的意义-1800字作文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不同的看法或是补充的地方,或者想知道更多单元作文的相关知识,可以收藏爱丽作文网,我们一起交流互相学习,本站会持续分享生活资讯知识,建议收藏本网站!

版权声明:
1、本文《中秋节的意义-1800字作文》由 爱丽作文网 原创作者:王恋英 所发布
2、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ailipao.com/danyuan/150793.html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3、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